5月15日上午,市职教教研室语文学科教研活动在我校江宁校区合班教室举行。我校语文组两位年轻男教师孙国梁、吴佳永老师分别主讲的《六国论》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节语文市级公开课吸引了校内、外30余名教师前来听课、学习。

两位老师所讲授的均是文言文课文,鉴于文言文文体的特殊性,他们在不同方面都做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针对文言文的教法,究竟是先“言”后文,还是先“文”后“言”,孙老师打破常规的”文字串讲”在先的传统模式,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学习观统领课堂,采取先文后言的古文今读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文章主题,有效设问,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感悟文本的内涵。而吴老师则是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变身“神探”,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将文本内容巧妙分解为逐个任务,用”证据”的形式巧妙融入文章背景资料来佐证学生所答。整堂课抽丝剥茧,教学重难点逐个击破,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调动。

随后,语文教研组在12楼小会议室进行了说课与评课。南京职教教研室马永飞科长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上的探索。马科长指出,文言文的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有着与现代文迥异的表达形式和主题内容,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师主导课堂的同时要为学生的参与留足有效空间;在教学实践上,要做到“文”与“言”即字词和主题的合理契合;字面教学先行,语法句式的讲解要把握尺度;最重要的是主题内容的教学,通过文本加深、拓宽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思考,使学生明理,传承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注意整体设计和分步操作科学合理的关联,有序落实字词和主题的双重属性。马科长还指出,在教学方式上,要遵循师生双边活动的规则,即要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合理安排教学。

那么,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呢?马科长针对我们职业学生特点给出四剂良药:首先,借助工具书,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课堂集体反馈。其次,在涵咏诵读中理解,做到字词不离句。再次,在问题探究中理解。马科长援引了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在新颖有趣的问题和探究性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中实现文本的探究。最后,在语文活动(即听说读写)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例如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分别从三个角度讲了驴的故事,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学科研部马原副主任作了总结性发言,感谢马永飞科长的悉心指导。本次市级教研参与人数多,在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令人欣喜,两位年轻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充分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的教改探索精神。相信大家能汲取所长,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突破反思,遇见更好的自己。